骨结核要注意什么事项

 骨结核要注意什么?

对于骨结核疾病,不仅是患者自身要引起重视,家属或照顾患者的人员也要引起重视。

为什么要着重提醒注意骨结核?而不是同属骨感染类疾病的骨髓炎、脉管炎、老烂腿等。其原因就在于骨结核的致病根源,骨结核多数是由肺结核继发,而肺结核又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疾病,若处于活动期,是极具传染性的,往往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骨结核则是结核分枝杆菌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骨骼系统中引起的感染,有医学统计,在临床上,有超过50%的骨结核患者合并有肺结核。

 

那么,骨结核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足够营养供给。骨结核属于一种慢性全身高消耗性疾病,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患者的体质会逐渐下降、体重也会有明显地减少,治疗的难度也会变大,从我院接诊的骨结核患者的经验来看,基本是瘦骨嶙峋的体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皮包骨头”。

 

在饮食上,骨结核患者应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矿物质的食物,如肉类、蛋奶制品等,有利于骨质的生长;富含维生素,以及一些海产品,如果蔬、紫菜、深海鱼、虾等食物,均有利于补充患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营养均衡的同时,促进骨质、软组织的生长,增强患者体质。

 

相反,骨结核患者需要严格戒烟、戒酒,忌油炸、油腻、刺激性及辛燥生痰的食物,因为烟中的尼古丁与油性食物会影响骨骼、软组织的修复。

 

谨慎手术。骨结核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如果某患者被确诊为膝关节结核,其实,不仅仅是膝关节有结核分枝杆菌,其他身体部位也会有,若仅通过刮骨、植骨,甚至是截肢等手术,其他部位的病菌无法清除,这也是骨结核手术容易复发的原因。

 

此外,骨结核患者确诊时,已经有过一段病程了,患者往往是处于精神衰弱、贫血等身体较差的状态,而做手术对身体的损耗也是极大的,所以多数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可能承受不了手术和疾病的双重消耗。

 

适量的运动。对于还有活动能力的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比如慢走、一些简单的动作操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机能,加快康复。

 

改变生活习惯。骨结核不是绝症,是可以被完全治愈的,只是治疗的时间略长,所以患者要保持乐观、积极、稳定的情绪,解除精神负担。在中医上,很多疾病都是由情志不畅导致或加重,所以积极的心态很重要。

 

定期检查。特别是质疑为骨结核时,一定要多做检查,因为早期的骨结核潜伏期长,且极其隐蔽,很难定性诊断。治疗途中也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沉、肝功能等,评估结核分枝杆菌是否得以控制,以及肝功能是否正常。

 

谨慎用药。尤其是西药方面,现西医在药物治疗骨结核上,多以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为主,但是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会有很多副作用,主要有肝损伤、肾损伤、胃肠道反应、神经精神症状、过敏、皮疹、视力轻微减退、眩晕等,一些药物可能还会导致听力障碍、骨髓抑制等。

 

对于已得骨结核的患者,也不必悲观,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可以治疗,只是治疗的方案不同,如我院采用的中医外科(外治法+内治法),以传承技艺研制的“骨炎灵系列”药物,应用于骨结核的治疗,已经达40余年了,其患者已不知几何?

 

对于骨结核,不仅骨结核患者重视,患者家属或护理骨结核患者的人也要重视,尤其是骨结核合并有肺结核的患者时。

在照顾患者时,需戴好口罩、手套。特别是合并有肺结核的患者,如果是结核分枝杆菌的活动期,更要精神,因为这个时期,是具有传染性的,所以在护理时需要做好防护,避免徒手直接触碰患部或接触排出的脓液。护理完成离开时,要进行消毒处理。

 

对于没有肺结核的骨结核患者。尽管不具备传染性,但护理时也需要避免徒手触碰患处或接触其排除的脓液。

 

帮助患者活动。对于重度骨结核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经常翻动患者身体,帮助其活动,按摩经常受压的部位,促进血运,避免长期同一位置处于压迫状态,如脊柱结核轻瘫病人不能下地活动,以免导致瘫痪或瘫痪加重,以及预防褥疮(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多与患者沟通。以我们接诊的众多骨结核患者经验来看,多数骨结核患者的情绪比较低落,精神衰弱,护理人员或家属可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开导患者,消除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在结核病家族中,骨结核虽然是最严重的结核病之一,不过,所幸的是可以治疗。通常的治疗周期为1218个月(即11.5年),一些严重的全身性多部位病发的患者可能治疗时间会更长。所以,患者及家属在治疗该类疾病时一定要明白“病去如抽丝”的道理,耐心地遵从医嘱坚持治疗。

 

 

疾病导航

问医生
骨髓炎骨结核骨坏死 风湿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乳腺肿块乳腺结核关节炎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