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一定会得糖尿病足吗
有糖尿病一定会得糖尿病足吗?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球约有5.5亿的糖尿病患者。中国就有1.41亿的糖尿病患者,即每1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近乎是糖尿病患者第二大国——印度的两倍。然而,这还不包括处于潜伏期的人数,中国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世界糖尿病之都。
此外,另有数据显示,中国95%以上糖尿病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只有不到1%的患者为Ⅰ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较轻,通常在30岁以下,多见于青少年,起病突然。在疾病得到治疗和诊断前可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血糖水平高,部分患者可能会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或急腹症为首次发病。
一般起病之初就需要使用胰岛素,也有部分成年患者起病较慢,且没有明显症状,需要血糖检测才能发现本病。
Ⅱ型糖尿病
常见于成年人或中老年人,也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类型,多以40岁以上为主要群体,大多起病隐蔽,多数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很多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或在健康检测、糖耐量试验时才能确诊,常有家族遗传史,血糖无明显增高。
经常与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生。随着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青少年肥胖发病率增加,40岁以前患者在逐年递增。
糖尿病足
对于糖尿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血糖控制较差的病人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如:眼部病变(视力下降、失明、白内障等)、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病变(肾功能衰竭等)、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炎、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引发肠胃功能、生殖系统、心脏功能等紊乱。)、感染(细菌、真菌感染,如肾炎、膀胱炎等。)等其他症状。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有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发生在足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指的是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
在全体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大约15%~25%存在糖尿病足风险,据报道,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在2%~5%左右,近几年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
虽然在我国糖尿病足发病率相对较低,通常以病程长、病情管理不当为主要发病对象,但是,需要提醒广大糖友的是,糖尿病足的危害程度相较于糖尿病是有过之无不及。在其本身为并发症的基础上还会进一步引发其他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的并发症),常容易导致截肢致残,大截肢后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足并发症
1、糖尿病足骨髓炎
指的是糖尿病足未经或及时治疗,其导致的溃疡感染侵入骨组织引起的炎症,主要表现为疼痛、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2、缺血症状
若血糖控制不好,会严重影响身体的血运。可导致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闻血管杂音等。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
3、严重坏疽
由于缺血或细菌感染严重时,糖尿病足患者会出现肢端末梢肌肉坏死,形成坏疽,分为干性坏疽以及湿性坏疽。往往需要引流、清创等,若出现完全坏死,则可能需要截肢或截趾。
4、其他并症状
因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使骨头下陷造成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部畸形。
糖尿病足本质上是由糖尿病引发,相信广大糖友深知其预防措施以及需要注意的点。但是,还是需要提醒的是在预防上除了要严格控制血糖,调节饮食外。最重要的是足部的护理及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在保护好足部,避免受伤的同时,可通过适当运动(慢走、散步等)、按摩等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注:预防糖尿病足的细节可参看文末“往期文章”推荐。)
- 上一篇:血糖高的几个标志
- 下一篇:有糖尿病一定要注意这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