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与风湿类风湿的区别
痛风
痛风,一个很常见的字眼,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大家谈起。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大家似乎对其极为了解,知道海鲜吃多了容易得痛风,酒喝多了也容易得痛风,以及一些药物使用过量也容易得。可大家真的了解吗?我看未必,绝大多数人,甚至是痛风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都极为有限。
比如,我院门诊部最近一个月接诊到的一些痛风患者,总是在不断地强调自己是类风湿或者风湿病,还说不知道什么痛风不痛风的。
那么痛风到底是不是风湿病或类风湿疾病呢?
痛风虽然在某些症状上与风湿、类风湿疾病相似或者相同,但它们并不属于同一种疾病,可以说他们有点关系,但关联并不大。
风湿并不指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类疾病,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广义上认为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都可以归属为风湿病,目前广义上已涵盖100多种病,包括了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遗传性、退行性、肿瘤性、地方性、中毒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
不过,从狭义上来看,风湿病仅与内科和免疫相关范畴的几十种疾病有关,在血液中可检测出多种不同的自身抗体,也因此,风湿病也被称为风湿免疫病或免疫病。
目前,对于其确切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资料认为风湿的起病由免疫反应、家族遗传、感染、内分泌、环境与物理(如紫外线可诱发SLE)、药品等因素引起。
类风湿则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主要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在发病初期时可表现为手指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最后可导致关节畸形,丧失关节功能等,也因此,类风湿常指类风湿关节炎(RA)。
对于其致病因素,通常认为有遗传、微生物感染、性激素、自身免疫、吸烟等为主要诱发因素,尤其是吸烟,有相关数据统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吸烟后,病情会有明显的加重。
痛风疾病则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直接相关,因为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沉积的结晶进一步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的发作。痛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形成“痛风石”,也叫痛风结节,是谷氨酸钠尿酸盐在皮下聚集形成的结晶,进而引起痛性的、覆盖皮肤的结节。
常发生于关节软骨、滑囊、耳廓、跖趾、指尖、肘、腱鞘、关节周围组织、皮下组织和肾脏间质等部位。而除了形成“痛风石”外,还会有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关节残疾、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此外,一些痛风患者有时还会伴随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心率加快、全身不适感、畏寒(极少见)等。
痛风的诱发因素
与风湿与类风湿相比,痛风的发生可能会更简单,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的一些饮食或习惯可能就会诱发痛风如:长期吃海鲜、大量饮酒,以及一些药物的服用等。主要有以下几点:
饮食诱发的痛风。在饮食上主要是长期食用一些含高嘌呤的食物,一些海鲜类、动物内脏如扇贝、海虾、海鱼;心、肝、肾、大肠等,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物质。此外果糖的摄入可升高血尿酸水平的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合成,抑制肾脏尿酸的排泄,因此,果糖类饮料的大量摄入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某些药物的使用。主要是一些会影响肾脏尿酸排泄能力的药物,进而导致尿酸水平增高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环孢素、吡嗪酰胺、烟酸、华法林、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d)等都会促进血尿酸升高,增加痛风发生的风险。
大量饮酒。过量的酒精摄入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啤酒、黄酒类,其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诱发痛风的风险最高。若是在喝酒的同时伴随食用一些高嘌呤食物,那么攞患痛风的概率将成倍增加。
① 乙醇刺激人体合成乳酸,乳酸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尿酸排泄。
② 可通过增加ATP降解为单磷酸腺苷,从而促进尿酸生成。
一些疾病诱发。一些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疾病,如: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如果再叠加其他危险因素时更加容易导致痛风的发作。
痛风患者常会出现突发一个或多个关节重度疼痛,多于夜间突然起病,还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等症状,刚开始发作时通常仅累及一个关节,并且2周左右就会完全消失。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加重后,就会频繁发生,且持续时间也会越来越长,反反复复,久病可导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等。
注: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hinese Rheumatism Data Center,CRDC)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基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00家医院的6 814例痛风患者有效病例发现,我国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48.28岁(男性47.95岁,女性53.14岁),逐步趋年轻化,男:女为15:1。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
- 上一篇:痛风要忌口
- 下一篇:劳逸结合预防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