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要忌口
痛风要忌口,这些引起痛风的原因要知道
提到痛风,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病发时的关节疼痛难忍,会有痛风石出现等明显症状。但从医学角度,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痛风吗?以及为什么检查出痛风后,医生会严格嘱咐要患者忌口?等等问题接踵而至。
在现代医学中认为,痛风(学名:metabolic arthritis)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
痛风最明显的临床特征有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多见于体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变化,痛风的患病率在逐渐上升和年轻化,一些年轻人也开始攞患此病。
为什么会出现痛风?
其实,本质是嘌呤、尿酸等物质代谢紊乱才出现了痛风,也就是说并不是嘌呤或尿酸直接导致的痛风,想要完全明白,这就需要我们去理清楚嘌呤和尿酸等物质之间的关系了。
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它在能量供应、新陈代谢的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包括腺嘌呤C、鸟嘌呤G)是构成核苷酸的物质基础,核酸(即我们熟知的DNA,RNA)为生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核酸则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嘌呤是核酸氧化分解的产物,而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2,6,8--三氧嘌呤)。
所以,换一个角度理解就是嘌呤、尿酸等物质含量过高、难以代谢是引发痛风的诱因。这也是为什么医生会嘱咐痛风患者要少吃高嘌呤食物。
高嘌呤食物有:
(1)动物类:内脏如牛肝、牛肾、猪肝、猪小肠、脑等,以及颜色深的肉类、浓肉汤、鸡精等。海产类;沙甸鱼、仓鱼,鲱鱼、牙带鱼、多春鱼、带子、海参、瑶柱、蚝、青口、司鲶、虾米、小鱼干、鱼皮、鱼卵等。
(2)硬壳果:如花生腰果之类全麦制品、乳酸饮品、酵母菌、过量饮酒(尤其是黄酒、啤酒类)等。
(3)植物幼芽部分:一般含中度成分,不可多食,菜花类,豆苗,笋类,豆类等。
除了嘌呤外,天气气候如温度气压突变,外伤等多种原因也可能诱发痛风。不过在这些诱因中,长期大量的饮酒是导致老年痛风最常见的原因,因为酒精在肝组织代谢时,会大量吸收水份,进而使得血浓度加强,如果再叠加已经接近饱和的尿酸,那么就会加速进入软组织形成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炎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说:“啤酒+海鲜,痛风小套餐”。也因此。在古代,痛风也叫“王者之疾”,寓指是达官贵人才会得的病。
痛风易导致的一些并发症
总的来说,痛风就是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在痛风初期时,一般发生在下肢,发作部位为大母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而长期痛风患者则有发作于手指关节,甚至有罕见的耳廓含软组织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风发作时,局部常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同时,长期的痛风还会引起肾脏疾病、尿路结石等多种并发症。
1、痛风性肾病
据统计,痛风病人20%—25%有尿酸性肾病,而经尸检证实,有肾脏病变者几乎为100%,只是表现部位不一样。持续性高尿酸血症, 20%在临床上有肾病变表现,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可先后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受损,少部分发展至尿毒症。而有相关研究发现,尿酸盐肾病的发病率仅次于痛风性关节损害,并且病程越长,治疗越晚,发病率也越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尿酸盐肾病与痛风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没有关联,也就是说轻微的痛风性关节炎也可能有尿酸盐肾病,而严重的痛风性关节炎则可能不会出现肾脏异常。
2、尿路结石
该可能是痛风患者最为常见的疾病,痛风病人的尿呈酸性,所以尿中的尿酸浓度增加,长期下去就会形成结晶(也就是我们说的结石),形成较小的结石可以通过日常排尿时一同排出,当常年累积过大时,就无法自然排出,可梗阻输尿管而引起血尿及肾绞痛,因尿流不畅继发感染成为肾盂肾炎。而巨大结石则可能造成肾盂肾盏变形、肾盂积水。
3、急性梗阻性肾病
常见于血尿酸和尿中尿酸明显升高,是大量尿酸结晶广泛性梗阻肾小管所致。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除了这些疾病外,多年长期性的痛风还可能会导致缺血性心脏病、肥胖症、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等。当然,并不是说得了痛风就一定会得上述疾病,只是相关医学数据显示,患痛风病时间越长,不治疗时,患多种并发症的概率就会越高。
因此,湖北夏小中医院提醒您,痛风虽然在严格忌口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发作,但其他因素如气候、外伤等也会诱发,需要引起重视。此外,初期的痛风影响不大,也仅发于下肢,不过,长时期不予治疗,发展严重后会累及全身,侵害肾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上一篇:痛风
- 下一篇:痛风与风湿类风湿的区别